吉林省疫情最新动态,防控措施升级与市民应对指南
吉林省疫情最新数据通报
截至2023年11月15日24时,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最新疫情数据显示,全省当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2例,无症状感染者56例,从地区分布来看,长春市新增确诊病例18例,吉林市新增8例,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新增4例,其他地区合计新增2例,无症状感染者中,长春市占28例,吉林市15例,其余分布在四平、通化等地。
与上周同期数据相比,吉林省疫情呈现小幅上升趋势,但增速有所放缓,专家分析认为,这与近期气温骤降、室内活动增加以及病毒变异等因素有关,值得注意的是,本轮疫情中,6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比达到35%,较前几轮疫情明显提高,这一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和基础疾病管理成为防控重点。
当前,吉林省共有高风险区8个,中风险区24个,主要集中在长春市宽城区、绿园区和吉林市昌邑区,各地疾控部门已对相关区域实施精准管控,并开展多轮核酸检测,省卫健委发言人表示:"我们正面临秋冬季节疫情反弹的压力,但医疗资源储备充足,能够有效应对当前疫情形势。"
疫情防控措施全面升级
针对疫情最新发展态势,吉林省政府迅速响应,出台了一系列强化防控措施,全省范围内已启动"疫情防控百日攻坚"行动,重点加强边境口岸、冷链物流、医疗机构等关键环节的防控工作,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和延吉朝阳川国际机场对所有入境人员实行"7天集中隔离+3天居家监测"的管理措施,并增加环境采样频次。
在社会面管控方面,吉林省已全面恢复公共场所扫码测温制度,长春市要求进入商场超市、农贸市场、宾馆酒店等场所必须出示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,吉林市则暂停了线下大型会议、培训、演出等聚集性活动,教育部门协调各地中小学根据疫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,目前长春市有12所学校转为线上教学。
医疗救治体系也得到进一步强化,吉林省指定了8家三级医院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,共开放床位2300张,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全部实行24小时值班制,并建立了"1小时报告"制度,省卫健委医政处处长表示:"我们特别加强了重症医疗资源储备,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。"
专家解读与市民防护建议
针对吉林省当前疫情特点,省疾控中心首席专家王教授分析指出:"本轮疫情传播链清晰,主要是家庭聚集性和场所聚集性传播并存,奥密克戎BA.5.2变异株仍是优势毒株,其传播速度快、隐匿性强,但致病力相对减弱。"专家特别提醒,随着冬季到来,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与新冠肺炎叠加流行的风险增大,市民需提高警惕。
对于市民日常防护,专家给出了五点具体建议:一是坚持佩戴口罩,尤其在电梯、公共交通工具等密闭空间;二是保持社交距离,减少不必要的聚集;三是注意手卫生,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消毒;四是定期开窗通风,每天至少2-3次,每次不少于30分钟;五是做好健康监测,出现发热、干咳等症状及时就医。
疫苗接种仍是防控疫情的重要手段,吉林省目前已启动第四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工作,重点面向60岁以上老年人、基础性疾病患者和一线工作人员,全省设立了1200多个疫苗接种点,提供"随到随打"服务,疾控部门数据显示,全省60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率已达92%,但加强免疫接种率仍有提升空间。
物资保障与民生服务
为确保疫情期间市场供应稳定,吉林省商务厅启动了生活必需品日报监测制度,全省粮食、食用油、肉类、蔬菜等储备充足,价格总体平稳,长春市建立了"市—区—街道—社区"四级保供体系,确定98家重点保供企业,可满足市民15天以上的基本生活需求。
针对隔离人员和特殊群体,各地推出了人性化服务措施,长春市开通了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,吉林市为独居老人提供"代买代办"服务,延边州组建了双语服务队帮助朝鲜族居民,省民政厅要求各地全面排查困难群众生活状况,及时发放临时救助金。
交通运输方面,吉林省严格执行"客座率不超过75%"的规定,并增加车辆消毒频次,长春轨道交通在早晚高峰时段加开列车,减少人员拥挤,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均设置了核酸检测点,为长途货运司机提供便利。
吉林省本轮疫情防控工作体现了"科学精准、动态清零"的总方针,通过分析当前形势可以发现,虽然面临一定压力,但全省疫情总体可控,随着防控措施的持续落实和市民配合度的提高,预计在未来2-3周内将看到明显效果。
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强调,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:一是强化疫情监测预警,提高核酸检测质量和效率;二是优化防控措施,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;三是加强科普宣传,引导公众做好个人防护,领导小组负责人表示:"我们有信心、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,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。"
在这个特殊时期,呼吁广大市民不信谣、不传谣,及时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信息,配合做好各项防控工作,只有政府与市民同心协力,才能早日战胜疫情,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