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西南昌疫情实时动态,最新防控措施与市民应对指南
南昌疫情最新数据通报
截至2023年11月15日24时,江西南昌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例,无症状感染者23例,主要分布在南昌县、东湖区和西湖区等区域,目前全市共有高风险区3个,中风险区12个,涉及多个居民小区和商业场所,南昌市卫健委每日上午10点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前一日疫情数据,市民可通过"南昌发布"微信公众号、"掌上南昌"APP等平台获取权威信息。
值得注意的是,本轮疫情呈现出明显的聚集性传播特点,多个病例与前期发现的聚集性疫情相关联,病毒基因测序结果显示,当前流行毒株为奥密克戎BA.5.2变异株,具有传播速度快、隐匿性强等特点,南昌市疾控中心提醒,尽管重症率相对较低,但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人群仍需格外注意防护。
南昌市最新疫情防控政策解读
面对当前疫情形势,南昌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迅速响应,出台了一系列强化防控措施,在区域管控方面,对划定的高风险区实行"足不出户、上门服务",中风险区实行"人不出区、错峰取物"的管理措施,低风险区居民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可有序流动,但建议非必要不离开南昌。
核酸检测策略也进行了优化调整,全市范围内实行"常态化核酸检测+重点区域多轮筛查"相结合的模式,普通市民需每72小时完成一次核酸检测,重点行业从业人员每日一检,南昌市已在各城区增设了超过200个便民核酸采样点,并通过官方平台实时更新各采样点的排队情况,方便市民错峰检测。
针对人员流动管理,南昌市严格执行"落地检"政策,所有来(返)昌人员需提前1天通过"昌通码"微信小程序或公众号进行报备,并在抵昌后第一时间完成"落地检",来自省外和省内疫情严重地区的人员,还需落实"三天三检"和居家健康监测等要求,对于不主动报备、不配合防控造成疫情传播风险的,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市民日常生活与就医指南
在生活物资保障方面,南昌市已启动应急保供机制,各大商超、农贸市场货源充足,线上平台配送运力增加30%,对于封控区居民,社区组织志愿者提供代购配送服务,确保生活必需品供应不断档,市民如遇物资短缺问题,可拨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寻求帮助。
医疗保障是疫情防控中的重要环节,南昌市明确了"红黄码"人员就医流程:急危重症患者无论健康码状态如何,医疗机构都应第一时间救治;非急症患者需通过社区预约至定点医院就诊,全市确定了12家"红黄码"定点医院,并开通了24小时就医咨询热线,慢性病患者可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在线复诊、药品配送上门。
针对学生群体,南昌市教育局已对部分疫情较重区域的中小学转为线上教学,其他学校继续线下教学但加强健康监测,所有校外培训机构暂停线下授课,家长应每日监测孩子健康状况,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学校并就医排查。
科学防疫知识与心理调适建议
正确佩戴口罩仍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手段,南昌市疾控专家建议,在室内公共场所、公共交通工具上及人员密集的室外场所,应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,特别是进出医疗机构、超市等高风险场所时,应确保口罩完全覆盖口鼻,每4小时更换一次。
手卫生同样不可忽视,市民外出返家后、触摸公共设施后、餐前便后等情况下,应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至少20秒,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,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眼、鼻、口等部位,家庭环境应定期通风,每天至少2次,每次30分钟以上。
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不容小觑,南昌市精神卫生中心开通了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,为市民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,专家建议,市民应通过官方渠道获取信息,避免过度关注负面消息;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;通过电话、视频等方式与亲友保持联系,互相支持鼓励。
当前南昌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,各项措施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,市委市政府强调,将根据疫情发展动态调整防控策略,在控制疫情传播的同时,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的影响,广大市民应继续配合防疫工作,不信谣、不传谣,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屏障。
随着冬季来临,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,南昌市已开始部署流感疫苗接种工作,建议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、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优先接种,以降低流感与新冠肺炎叠加流行的风险,相信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,南昌必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,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