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宁省疫情最新公告,防控措施升级与市民应对指南

辽宁省疫情最新动态通报

根据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3年11月15日发布的最新公告,全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2例,无症状感染者58例,主要集中在大连市(25例)、沈阳市(18例)和鞍山市(12例)三地,与上周同期相比,新增病例数上升了15%,显示出疫情呈现局部聚集性传播态势。

值得关注的是,本次疫情病毒基因测序结果显示,主要流行毒株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.5.2分支,其传播速度较之前毒株提高了约30%,流行病学调查发现,当前传播链清晰,主要涉及家庭聚集性传播(占比45%)、工作场所传播(30%)和公共场所接触传播(25%)。

辽宁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已划定高风险区8个(主要分布在沈阳市铁西区和大连市甘井子区),中风险区23个,实施分类管控措施,省卫健委发言人王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:"当前疫情仍处于可控范围,但防控形势严峻复杂,必须采取更加坚决果断的措施阻断传播链。"

最新防控政策全面解读

根据辽宁省第42号疫情防控通告,自11月16日零时起实施以下升级措施:

  1. 重点区域管控:高风险区实行"足不出户、上门服务",中风险区执行"人不出区、错峰取物",大连市甘井子区所有餐饮场所暂停堂食,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加强来返辽人员核酸查验。

  2. 核酸检测调整:沈阳、大连主城区开展连续3天全员核酸检测,其他地区维持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查验制度,全省增设200个临时采样点,延长晚间采样时间至22:00。

  3. 公共场所管理:全省KTV、网吧、棋牌室等密闭场所限流50%,所有公共场所严格执行"扫码、测温、戴口罩"三件套,未接种疫苗人员需持48小时内核酸证明进入。

  4. 交通出行规定:跨市客运班线实载率不超过70%,大连至烟台等海上客运航线减少50%班次,沈阳地铁早晚高峰增加15%运力以减少拥挤。

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针对冬季疫情特点,新政策特别强调了对供暖场所、农贸市场、物流园区等重点场所的防控要求,要求这些场所每日至少消毒2次,从业人员每日健康监测。

省疾控中心主任李岩提醒:"近期气温骤降,室内活动增加,市民要特别注意开窗通风,即使在寒冷天气也应保证每日通风2-3次,每次不少于30分钟。"

市民日常生活应对指南

物资储备方面,建议家庭准备14天左右的米面粮油等主食,以及常用药品(特别是慢性病患者需备足用药),大连市商务局表示,全市生活物资储备充足,日供应蔬菜3000吨、肉类500吨,完全能够满足需求,市民无需恐慌性囤货。

就医指引:非急危重症患者建议优先选择互联网医院就诊,辽宁省开通了35家互联网医院,提供在线问诊、药品配送服务,必须前往医院的患者需提前预约,并持有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。

心理调适建议

  • 保持规律作息,每天保证7-8小时睡眠
  • 每天进行30分钟室内运动
  • 通过视频等方式维持社交联系
  • 限制疫情信息浏览时间,避免信息过载

省精神卫生中心开通了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(12320-5),已为超过2000人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。

疫苗接种最新安排

辽宁省全面启动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(即"第四针"),优先面向:

  1. 60岁以上老年人
  2. 高风险岗位人员(医护、海关、冷链等)
  3.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
  4. 已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满6个月者

全省设置1500个疫苗接种点,老年人可享受"绿色通道"免排队服务,数据显示,全省60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率达89.2%,但8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仅为76.5%,仍有提升空间。

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张伟表示:"现有疫苗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仍有良好保护作用,特别是对预防重症和死亡的效果超过80%,呼吁符合条件的市民尽快接种加强针。"

疫情发展趋势研判与结语

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团队分析认为,辽宁省疫情预计将在未来2-3周达到峰值,随后进入平台期,关键防控窗口期是未来7-10天,若能有效落实各项措施,有望在12月中旬控制住疫情扩散。

辽宁省省长李乐成在疫情防控调度会上强调:"要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,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,以最快速度扑灭本土疫情,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。"

在这个特殊时期,呼吁广大辽宁市民保持理性冷静,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公告(推荐下载"辽事通"APP获取权威信息),不传谣、不信谣,只有政府精准施策、单位严格落实、个人积极配合,才能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,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家园。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