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疫情反弹,疫苗为何未能有效阻断传播?
2021年7月,南京禄口机场突发新冠疫情,随后迅速扩散至多个省市,引发全国关注,此次疫情的特殊之处在于,尽管南京市民疫苗接种率较高,但病毒仍然快速传播,甚至出现突破性感染(即已接种疫苗者仍被感染),这一现象引发公众疑问:为什么疫苗在南京疫情中似乎没起到预期的作用?
南京疫情的特点
南京本轮疫情的病毒为德尔塔(Delta)变异株,该毒株最早在印度发现,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,相较于原始毒株,德尔塔的传播速度更快,病毒载量更高,使得疫苗的保护效果受到挑战。
南京疫情的爆发点集中在禄口机场,机场工作人员成为主要感染群体,由于机场人员流动性大,且部分工作人员未严格执行防疫措施,导致病毒迅速扩散,尽管南京市民疫苗接种率较高,但Delta毒株的突破性感染比例上升,使得疫情难以迅速控制。
疫苗在南京疫情中的作用
疫苗并非100%防护,但能降低重症率
疫苗的主要作用并非完全阻止感染,而是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,在南京疫情中,尽管部分接种者仍被感染,但重症病例较少,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无症状,这说明疫苗仍然发挥了关键作用,避免了医疗资源挤兑。
突破性感染的原因
- 病毒变异:Delta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增强,使得疫苗的中和抗体效果下降。
- 接种时间影响:部分接种者完成接种时间较早,体内抗体水平可能已下降。
- 个体差异:不同人的免疫反应不同,部分人即使接种疫苗,抗体水平仍不足以抵御病毒。
疫苗覆盖率仍需提高
南京疫情初期,部分高风险人群(如机场工作人员)尚未完成全程接种,或接种的是保护力较低的疫苗(如某些灭活疫苗),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接种率相对较低,使得病毒更容易在易感人群中传播。
如何应对未来的疫情挑战?
加强第三针接种
研究表明,加强针(第三针)能显著提高抗体水平,增强对Delta等变异株的防护,南京疫情后,多地开始推广加强针接种,以提升群体免疫屏障。
推广高效疫苗
不同疫苗的保护率存在差异,部分灭活疫苗对Delta毒株的保护效果较弱,未来可能需要引入mRNA疫苗或蛋白重组疫苗,以提高防护能力。
坚持非药物干预措施
即使疫苗接种率高,戴口罩、保持社交距离、加强核酸检测等措施仍然必不可少,南京疫情的扩散部分源于机场防疫疏漏,严格的防控措施仍是关键。
加快特效药研发
除了疫苗,抗病毒药物(如辉瑞的Paxlovid)的研发和推广也能降低重症风险,减少医疗系统压力。
疫苗仍是关键,但需综合防控
南京疫情表明,疫苗并非万能,尤其是在面对高传染性变异毒株时,突破性感染难以避免,但疫苗仍然大幅降低了重症和死亡率,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,我们需要优化疫苗接种策略、加强防控措施、研发更有效的疫苗和药物,才能更好地应对疫情挑战。
关键词:南京疫情、疫苗失效、Delta变异株、突破性感染、加强针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