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林省1月20日疫情防控最新部署,重点区域管控升级,春节返乡政策详解

2022年1月20日,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新闻发布会,通报了全省最新疫情形势并发布了春节期间防控工作的最新部署,本文将全面梳理吉林省1月20日发布的疫情防控最新通知,为读者提供权威、详细的政策解读和实用指南。

吉林省1月20日疫情最新通报

据吉林省卫健委1月20日通报,截至1月19日24时,吉林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(长春市1例,通化市2例),新增无症状感染者5例(均在通化市),所有新增病例均在隔离管控人员中发现,目前病情稳定。

值得关注的是,本次疫情呈现以下特点:

  1. 病例主要集中在通化市东昌区某小区,已确定为聚集性疫情
  2. 病毒基因测序显示为奥密克戎变异株,与近期国内其他省份疫情高度同源
  3. 传播链条相对清晰,目前已追踪到密切接触者428人,次密切接触者1265人

吉林省疾控中心专家表示,虽然当前疫情总体可控,但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、隐匿性强,加之春节临近人员流动增加,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。

重点区域管控措施升级

根据1月20日通知,吉林省对重点地区防控措施做出以下调整:

通化市东昌区管控措施

  • 将东昌区光明街道华翔社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
  • 实行"区域封闭、足不出户、服务上门"管理措施
  • 区域内所有非必要公共场所暂停营业
  • 每日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至1月27日

长春市二道区防控要求

  • 对确诊病例所在小区实施14天封闭管理
  • 周边3个小区居民非必要不外出
  • 加强重点场所环境消杀,频率提升至每日2次

全省重点场所管理

  • 所有棋牌室、KTV、网吧等密闭场所暂停营业
  • 商超、农贸市场限流50%,严格执行扫码测温
  • 餐饮场所堂食人数不得超过核定座位数50%

春节返乡最新政策详解

针对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,吉林省1月20日通知明确了以下返乡政策:

分类管理返乡人员

  • 高风险地区人员:原则上不返乡,确需返乡的集中隔离14天+7天居家监测
  • 中风险地区人员:需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,居家监测14天
  • 低风险地区人员:建议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,做好健康监测

交通场站防控要求

  • 所有来吉人员需通过"吉事办"小程序提前报备
  • 机场、火车站、客运站设置专用通道分流风险地区旅客
  • 增加交通工具消毒频次,公交、地铁每班次消毒一次

农村地区特别规定

  • 实行"三级包保"制度(县包乡、乡包村、村包户)
  • 严控聚集性活动,提倡"喜事缓办、丧事简办、宴会不办"
  • 村卫生室、个体诊所不得接诊发热患者

核酸检测与疫苗接种安排

核酸检测服务优化

  • 全省增设临时采样点326个,24小时检测机构增至58家
  • 重点人群"应检尽检"范围扩大至快递、外卖从业人员
  • 提供预约服务,可通过"吉事办"预约就近检测点

疫苗接种最新进展

  • 加快推进第三针加强免疫接种,重点人群接种率达92.3%
  • 3-11岁儿童第一剂次接种率已达88.5%
  • 全省设立临时接种点125个,流动接种车42台

吉林省卫健委提醒,完成全程接种满6个月的18岁以上人群,应尽快接种加强针,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和基础疾病患者。

民生保障与应急措施

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群众生活不受影响,吉林省采取了以下保障措施:

生活物资供应

  • 建立重点保供企业名单,确保米面油等储备可满足30天需求
  • 设置社区无接触配送点,保障封控区居民生活
  • 严厉打击哄抬物价行为,已查处违法案件17起

医疗服务保障

  • 指定46家医院为"红黄码"患者定点救治医院
  • 开通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服务,日均接诊量超3000人次
  • 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最长3个月的长处方服务

应急响应机制

  • 全省储备隔离房间5.2万间,可随时启用
  • 组建2000人流调溯源应急队伍
  • 完善物资轮换机制,确保防护物资储备充足

专家建议与温馨提示

吉林省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李教授提出以下建议:

  1. 个人防护要点
  • 坚持戴口罩、勤洗手、保持社交距离
  • 接收快递时做好外包装消毒
  • 减少不必要的聚集,家庭聚会不超过10人
  1. 健康监测指南
  • 每日测量体温,关注健康码状态
  • 出现发热等症状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
  • 合理膳食、适量运动,增强免疫力
  1. 心理调适建议
  • 通过官方渠道获取信息,避免焦虑
  • 保持规律作息,与亲友多沟通
  • 必要时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寻求帮助

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强调,将根据疫情发展动态调整防控措施,请广大群众及时关注官方发布,不信谣、不传谣,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屏障,春节临近,希望全省人民齐心协力,度过一个平安祥和的节日。

(本文数据截至2022年1月20日18时,后续政策调整请以官方最新通知为准)

发表评论